Leica T (Typ701) 上手把玩

JustinLian_foto
16 min readSep 26, 2018

--

先說,這不是我的相機,依然是借來玩的xdd 畢竟Leica對我而言還是高攀不起啊~

在開始之前,請大家先看完這個影片。

如果真的有看完,大概你也沒力讀完這篇了(笑

先說結論:

我覺得Leica T是台拿起來很舒服、

非常好親近的機器,

但是就是一些小缺點們值得校正。

優點們

1. Sexy Body

這世界上所有的相機廠,大概就Leica在掌握相機的質感上、最為厲害。 一般的相機其實裡面為了結構強度,都塞了一整個鋁鎂合金骨架,外面再上漆、或是用工程塑膠包覆。 Leica很特異獨行的直接把這個骨架毫無修飾的show了出來。 再者,一般相機的骨架都是壓鑄件居多(用灌模的), Leica T是非常特別的用一整塊鋁件、用CNC機台去削、削完再手工打磨, 結構強度比壓鑄件更高(當然,這個我不敢測試)。

外型的部分,是交由AUDI Design設計的。 造型非常簡潔、簡潔到我可盯著她看十幾分鐘都OK。

雖然簡潔、方正,但是機身的流線非常足夠,握持手感非常好, 加上鋁的冰涼質感,拿起來真的很Sexy~ (話說至此,D3世代的Nikon是交由義大利Giorgetto Giugiaro的設計團隊設計的,和眾多超跑系出同門)

背帶、腕帶的設計雖然是特規、增加了更換的不便, 但是卻讓整個背帶部份的設計感更一致、更簡潔。(超級美的啊~) 背帶的矽膠也出乎意料的好。

電池的部分也還蠻有趣的, 用有點類似底片相機的退片撥盤去控制, 電池本身是被卡榫卡進去、自帶外殼(有點像1DX、D4的電池那樣), 整個底部沒有太細微、凌亂的組件。

仔細看Leica的可樂標,整個處理的精細度,就是台精品啊!!!

2. Full Touch Screen

仔細看,這台Leica之身上有幾顆按鈕?

只有兩個按鈕(快門、錄影),加上兩個轉盤。 其餘所有的操作,都要靠這片3.7'的觸控螢幕。

基本上操作這台相機非常愉快,通通都可以在觸控螢幕上搞定。 或許會覺得這樣操作不夠快、調整設定是會整個離開拍照姿勢, 但是一切真的太簡潔、太輕鬆、太方便了。 (前提是你不會常常用到AF lock、AE lock之類的功能)

It could be a revolution!

如果Sony a5000系列出這種樣子、加上全鋁合金外殼,我可能就買單了xd

Leica T的AF速度還算快速(可能是我被X-E1磨習慣了xd), 更重要的是有了touch screen,我可以很直覺的用觸控改變對焦點。 雖然之前被偷的GX1也有一樣的功能,但不知道為什麼Leica T就是順手得多。

3. 鏡頭做工扎實

這裡的做工扎實,指的是外表的做工扎實。

變焦環的手感很讚,滑順但又有足夠的阻尼。 更重要的是整個鏡頭是方正的直筒狀、非常好看。 當然,還要配上Leica自己的專屬字體。

遮光罩大概也是這種焦段的Kit Lens屬一屬二好看的。 (但這個造型其實有端倪可察) 遮光罩卡榫非常緊,不知道是優點還是缺點,姑且先放在這裡。

大概是因為這顆鏡頭隨著Leica T一起為Leica的T-system揭幕, 有顧及到整體的設計。 桶身與接環幾乎等大,流線非常漂亮; 加上遮光罩後的大小也剛好,可以幾乎完整的"平放"在桌面上,比例非常均衡。 隨手放著就是賞心悅目。

4. 握感良好

我本來以為這個size的相機會很難拿, 但是LeicaT在手指的部份的深度剛好, 用"扣"的方法抓住,非常舒服、出乎我的意料。

另一方面,雖然機身不大台、高度不高, 但是給你的握法,卻是可以五指並用、然後邊角完美的頂在手心。

別看他這麼方正,我覺得他比A7Rii還好握!!

拿起來真的非常Sexy!!!

5. 閃燈比想像好用

我自己覺得這台的測光不是很準,但是閃燈的出力卻意外的準確、效果也還不錯。

6. 色調

這不稱讚說不過去,Leica T是德國Leica自己出的相機,非panasonic掛牌的D-lux系列、或是Q,是最純正的Leica血統,顏色真的無懈可擊。

我第一次遇到相機能夠把電梯的金屬質感處理的那麼好。

Leica的藍調非常美。這張照片讓我想到柯錫杰的"等待維納斯"。

Leica的特點就是無論如何都能拍出藍天

Leica的紅色走向和SONY、Zeiss不大相同,冷了一些

7. Raw檔好處理

雖然一張要24~25Mb左右,但是轉檔處理起來飛快,比X-E1的好處理太多。 (可能是因為採用Adobe親兒子DNG格式的關係,Fuji的Raw就有夠難處裡,每次都覺得電腦風扇吵到要起飛了...)

再來就是罄竹難書的

缺點

之前試用Sony最具代表性、最革命的RX1R mkii,我的感想是,
「天啊Sony,你做了好多好棒的、但是又好像有點雞肋的功能」

這次用LeicaT,心得是:
「天啊Leica,你再給我高傲一點啊!! 居然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搞不定...」

有時候都會覺得Leica是一家"搞不清楚重點"的公司, 在T上好像非常重設計感、重使用者的感受, 但是在影像上真的一點建樹也沒有。

1. 畫質

不大清楚Leica CMOS的供應商找誰, 但這台相機是2014年發表的、總畫素大約16MP, 2014年的時候APS-C好多台都突破20MP大關, Leica除了選了一片16MP的CMOS之外,高ISO還非常慘... 明明大概2012年Sony就已經在Nex-5n、a57上放了一片高iso非常好的Aps-c CMOS了。

基本上不進LR降躁的話,我自己能接受的ISO是1600,上去3200慘不忍睹。 (我覺得2009年的Leica X1的表現都可以和他持平,五年來沒什麼進步...)

以下放幾張JPG和LR降躁的比較。

ISO 3200 JPG直出

ISO3200 DNG進LR降躁

ISO 3200 JPG直出

過LR時雖然有套內嵌的顏色檔,但是在顏色上還是ISO3200 DNG進LR降躁略有差異...

ISO3200 DNG進LR降躁

ISO 3200 JPG直出

ISO3200 DNG進LR降躁

好玩的是Leica T的高ISO特性和Leica自己習慣不大一樣。 我的體驗是Leica會習慣在高ISO時犧牲一點色彩深度、讓雜訊不會那麼高; Leica T不會這樣,所以高ISO時色彩雜訊蠻可怕的。

DR平常用還算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要動手調Raw的話,高光的部分很容易留不住。 我自己判斷應該在13EV左右。 (天啊我還蠻準的,察了一下Dxomark是12.7EV)

以一台單機身價格快要6萬元的相機而言,我覺得不是很夠格。

2. 轉盤位置

平常我習慣用A-mode光圈先決,只控制光圈大小就好,其他給相機判斷。 但是Leica T兩個按鍵布局,靠內的是EV、靠外的才是光圈, 和Sony、Fujifilm習慣以最外圈為EV相反,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某方面來說是顯示了思維的不同)

3. 測光與參數不準

我這幾天試用下來, Leica T在白天的時候會亮1/3格(所以我EV會長駐在-1/3~-2/3的位置), 但是在市內、晚上又還蠻正常的...

參數的部分, 我自己覺得他快門速度喜歡抓很快(決定性瞬間?),和Sony比大概快兩檔, 這部分在室內尤其明顯。 好在M-mode支援auto ISO, 我在室內的操作方式會變成走M-mode,訂快門速度在1/30左右、光圈隨意,讓auto-iso去判斷曝光+EV值微調,這樣操作還算接受。 (主要是想要爭取更低的ISO,因為這台高ISO真的有點慘)

4. 光軸

也是惹毛我的事情之一,而且這件事Leica怎麼可能沒想到?

看圖,你會發現鏡頭與感光元件的光軸、與螢幕中心差了1cm以上, 這會有什麼麻煩? 在對水平的時後很不方便,因為你鏡頭的旋轉軸心和螢幕的旋轉軸心不是同一個。 (所以用手機也很難抓水平,手機差更多。)

但是仔細看,熱靴坐是在光軸上的。 一般熱靴在光軸上重要嗎? 不重要,閃光燈就算有所偏疑也無妨。

所以...? 那個熱靴坐的設計就是在暗示你要買EVF電子觀景窗啊!!

其實要把LCD中心對在光軸上不會太難啊,只是Leica要不要做的差別而已...

5. 拍攝的完整區域

他拍攝的時候會有上下兩條半透明的狀態列,顯示一些資訊, 事實上,這兩條也是3:2的構圖範圍,要在半按快門時才會消失。 基本上就等於是平常live View視野率不是100%,構圖上可能有些微誤差。 但我覺得Leica好像不是很在意這個問題,因為他在Leica Q上也有出現, The Camera Store TV在測試Leica Q時也有抱怨過。

一般來說這種EVIL所見即所得,是基本能力。 不知道為什麼,Leica T的Live View和實際拍下去誤差還蠻大的。 誤差大就算了,重點是Live View時比較好看...

另外,因為Live View不準,所以有時候調EV也要多調幾次。 結果在半按快門時曝光也鎖定了,光圈就算了,EV也不能調,有點麻煩...

Live View很好看,但是快門按下去完全不一樣,連白平衡都歪,只好自己回來調

7.選單設計太深

要進總menu的邏輯是要先進去快速選單、再切進去完整選單, 其實螢幕空間還夠直接做個menu的扭.... 可能是設計考量吧xd

8. Play Back設計很莫名

第一次玩的時候找不到要怎麼Play Back, 現在知道要怎麼Play Back了、也還不是每次成功、常常莫名其妙變成改變Info顯示...

9.鏡頭品質

說到這也蠻好玩的,這顆T 18-56是made in Japan。
日廠很多都跑到Thailand、China、Philipines去找代工,
然後自己的廠再幫Zeiss、Leica之類的德系廠代工....
德系>>>日系>>>>東南亞的代工鍊也蠻可愛的xdd

這顆18-56 F3.5~5.6是還蠻稱職的Kit Lens, 但是CP值不怎麼高(居然要接近6萬台幣...), 我自己覺得我9000買的Fuji 18-55 F2.8~4,光學效果就比他還好...

摸起來、看起來、拿起來的手感都很棒, 變焦環順、金屬遮光罩很漂亮、卡榫很緊, 但是光圈很太小、畫質也沒有說非常好非常銳利。 (SL的kit就銳到嚇死人啊~)

更重點是18mm我覺得根本沒有...

縮到F11才有(分岔的)星芒

與X-E1比較

這是第二次、但比較長期的接觸Leica T, 第一次短暫接觸Leica T+18-56的經驗,給了我一台隨身機的概念。 什麼樣的焦段是實用的? 什麼是堪用的? 什麼是體積與方便性的折衷選擇?

在機緣之下,後來便宜便宜的收了這台X-E1, 第一個念頭就是補了18-55 F2.8~4這顆Kit Lens。 (雖然目前我大多數時間的鏡頭蓋是35.4這顆)

所以基本上,我的X-E1+18-55就是我心中的廉價版Leica T+18-56。

我一直以為我的X-E1已經非常compact了, 沒想到Leica T還更小一點...

機背,X-E1是2.7',Leica T是3.7’

會入手X-E1 80%的誘因是他有built-in的EVF,方便得多。

上Kit Lens的長度差不多。

平心而論,
我覺得Fuji 18-55 F2.8~4這顆鏡頭大概屌打Leica 18-56 F3.5~5.6幾條街。 其一,光圈大一級。 也就代表ISO可以降一級、極限環境可以拍的亮度高一級,這是非常大的差別!!
其二,1855畫質非常強悍,完全對得起他的價格,CP值神高。 (自家XF 16-55 F2.8也沒站太大便宜)
其三,真的有18mm。 18-56這顆我自己判斷18端也是在30以上,有點謊報的嫌疑。 (或是Leica Aps-C小一號)。

Leica 18-56 F3.5~5.6的優點呢?
一、造型勻稱好看、手感滑順扎實順手。
二、雖然沒有18mm廣,但是略窄的視角也依然能拍出不少東西。
三、我最推崇的一點:金屬遮光罩。手感非常好!!! (18-55我出門不大會帶遮光罩,他的塑膠有點太脆弱)

(然後玩完Leica T的心得是腦波好弱,現在覺得FUJI顏色好假......還是Leica比較好ww)

圖輯

(最後面還有一段感人肺腑的心得)

我覺得這顆鏡頭的18mm有種莫名的透視感,非常舒服。

這台CMOS還蠻奇特的。
我覺得他某些區域的亮度很集中, 大概1.5EV被壓在0.5EV那種感覺,
很接近、層次非常細,所以很難動。
高光的部分很難救回來,大概1EV不到。
但是低光還OK,所以就拍Raw檔保險、平常曝光寧願低也不要爆。

表演一下如何拯救一張照片xd (其實這個路邊抓來的學妹還不錯,水平有抓準、大家也沒有莫名被裁到太多。)

機身直出JPG原圖
很厲害的金屬質感
注意身旁顏色的對比、形式的類比與映襯,就可以拍出很多很好玩的東西。

說到Leica,怎麼能不提人文呢?
這組作品是隨手拿相機出來拍、莫名試出來的,
因為效果、光感太好了,所以拍得非常開心。
(一部分是掌握了Leica T的曝光個性,非常快速的進入狀況掌握參數)

與後繼機的比較

2016年11月,Leica終於推出T-system的第二台相機T,但是總體而言和T沒差太多....

倒是在2017年7月,不到一年的時間, 翻新出了Leica TL2,算是底定了T-system發展的未來。 (Leica一路走來除了M-mount之外,開了很多副本、也拋棄了很多系統xd)

TL2最大幅的進步,是CMOS終於跟上日系的規格(甚至超越), 24mp CMOS+20fps的連拍能耐,是在leica身上想也沒想過的。(還能拍4K喔~)

但不到半年, 2017年11月,Leica繼續出了T-system的新機:CL。 剛發表的時候我非常興奮, 除了名子和當年的Leica CL致敬外, 他的電子性能和TL2相同、更內置了一個EVF(我拍照必用EVF,比較穩定精準), 機頂上有LCD顯示參數、雙轉盤+自訂義按鈕, 背面按鈕密密麻麻、還有十字轉盤, 基本上就是一台縮小版的、Aps-c size的Leica M10。

當時我以為Leica洗心革面、痛定思痛的檢討了自己在T-system上做錯了什麼。 甚至重開了一個CL編號重新開始了T-system。

實際這樣深入的玩過Leica T之後,我發現我錯了。

CL會是一台操控感很好的相機、是一台我可以拿來工作的相機。

但T是一台我願意拿在手上感受的相機, 整個鋁合金外殼的設計、選單的設計,都簡潔得太美、太有未來感了。 好像在暗示相機的next promosing future,Leica不落人後似的。 而CL,不過是Leica懶得開發新的鏡群、所以順手丟進T-system的非嫡系親屬吧!

雖然手上有一台(號稱)Leica調教的P10plus可以偶爾來點徠味, 但還是希望有一天能買得起真正正牌的Leica。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www.facebook.com.

--

--

JustinLian_foto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Taiwan. Full time story writer (Kind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