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 APSC與FF的 光學差異

JustinLian_foto
7 min readDec 23, 2021

--

一點小入門,來自多年爬文的心得,與自己的圖解

其實這是給未來一篇比較文章用的技術基礎,
但一不小心就寫的還算完整,怕放在文章裡影響結構,
所以拿出來另成一篇。
就當作是某種supplement吧xd

全幅= 全片幅= Full Frame= 135底片的大小
APS-C=對岸稱殘幅 是數位時代才有的感光元件規格之

詳細尺寸比較如下:

FF因為有較大的感光元件,在同樣像素下,因為面積較大,
使的每個像素分到面積較大,通常畫質較好。(一樣數量的樹,要播種在不同大小的土地上,疏密程度不同,樹大小棵也不同)
但相對的,要塞下FF的感光元件與機件,FF相機的大小也會比較大。

FF、APS-C是對”機身”的”感光元件”而言,
鏡頭雖然有對應FF、APS-C之分,但其

焦距與光圈都是以FF為準。

上面這句話看起來很難,但一步步來拆解。
不論是FF還是APS-C的鏡頭,

標示100mm F2.8就是100mm F2.8

只是差在:鏡片的大小(成像圈)。

如同前面所述,FF的Sensor比APS-C大,
所以FF用的鏡頭,鏡片也要比較大,來涵蓋比較大的範圍。
大對應小是可行的(蓋得住),所以FF的鏡頭可以用在APS-C上;
小對應大會有問題(蓋不滿),APS-C的鏡頭用在FF上會有”暗角”。
(暗角=鏡頭成像大小,不足以涵蓋完全的感光元件範圍)

C家的EF-S系列鏡頭即APS-C專用,
鏡頭尾巴會多一塊塑膠,防止你用在FF機身上,會卡住;
但是他們的EF系列(FF專用)則沒有那塊塑膠,可以用在APS-C上。
理智上這算是一種防呆裝置。

仔細看上面這張圖,就會延伸其他問題。
以左邊為例,如果APS-C的機身裝上FF鏡頭,
此時望出去的應該只有黃框/綠框的範圍,似乎比遠本的更為望遠

因此,我們會使用「等校焦距」的概念來進行換算。
對應前面的邊長關係,我們可以得:
在Canon的APS-C機身上使用100mm的鏡頭,等校焦距為100x1.6=160mm
而在Sony的APS-C機身上使用100mm的鏡頭,等校焦距為100x1.5=150mm
即 在APS-C上使用100mm的鏡頭,等同在FF上使用160或150mm的鏡頭。

所以,
在APS-C上使用100mm的鏡頭,
會和在FF上使用160(C家)或150mm(S家)的鏡頭,拍攝出一樣的畫面嗎?

不會。

事實上,等校焦距是一個常使用、卻被誤解的詞。
焦距背後代表了:視角 與 透視 兩件事情,
只單純使用等校焦距來換算時,就會讓後面視角、透視的概念不好對應。

稍微用國中理化的基本概念來解釋:

標示同樣焦距的鏡頭,會聚光線的能力是一樣的。

但因為投影屏的大小不同,形成不同涵蓋範圍(視角);

而畫面裡物體的相對關係,則和原先的會聚能力有關(透視)。

等校焦距的概念,比較接近視角的變化。
同樣的鏡頭(會聚能力不變),在較小Sensor的APS-C上,視角較小
為了代償這樣的現象,在大sensor的FF上,
要使用會聚能力較差的鏡頭,來獲得和APS-C一樣的畫面

或是在小sensor的APS-C上,
使用會聚能力較強(較廣角)的鏡頭,來獲得和FF一樣的畫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視角小結

光圈的焦距是故定的,感光元件的"片幅"(像屏)決定視角。APSC像屏小,故視角小/窄。

要在FF上獲得和APSC一樣的視角(耶誕樹只看到身體),
必須更用長焦鏡頭;
要在APSC上獲得和FF一樣的視角(看到整棵耶誕樹),必須用更廣角鏡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透視感則是物體的前後關係,

使用廣角鏡頭,會覺得人物和背景距離較近;
使用望遠鏡頭,會覺得人物和背景距離較遠。

這件事情就是透視感。

解釋透視感其實不難,用基本的國中理化就可以了。
國中理化在畫透鏡成像時,會用到兩個原則:
1. 平行光通過透鏡後會通過焦點
2. 通過鏡心的光不偏折

因此我們可以先畫個簡單的圖

解釋”透視感”需要前後空間關係,我們放一個人在這棵樹前。
而通常相機鏡頭成倒立縮小實像,所以我們把物體放到兩倍焦距外

注意此時的實際的前後關係(左邊)和成像時的前後關係(右邊)。

如同前面所述,
如果要在像屏大的FF上(視角大)上得到與像屏小的APS-C(視角小)一樣的視角,必須在FF上使用較大焦距的鏡頭來代償。

模擬一下,焦距變長,焦點從黃點變成的紅點,再畫一次。

會發現
1.成像變大了(放大)
2.兩物體間的前後變遠了(即便是扣除放大的誤差,也是明顯變遠)

如果嫌不科學,我們可以再放大疊合一下,確認兩者關係

這就是俗話說:
焦距越大看越遠(放越大),且

焦距越大,背景抽離感越強

其背後的科學。

再畫幾條輔助線來檢視這兩個物體間關係的改變,
虛紅線為平行地面的水平線,
與紅線夾的,是焦距小時兩物體間的關係夾角;
與綠線夾的,是焦距大時兩物體間的關係夾角。
於是你會發現,焦距越大,這個夾角越小。

事實上這個角是焦距的函數。

透過簡單的國中理化其實就可以推導出這個夾角與f焦距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發現這個夾角的趨勢。

總而言之

焦距越長,前後景高矮排列越趨於直線(一樣高)

但前後高矮的概念不甚好理解,我們可以把上圖打橫看,
看成一個橫躺的樹,與橫躺的人。

焦距短時後面橫躺的樹,比前面橫躺的人長得多;
但焦距長時,後面橫躺的樹,會和前面橫躺的人長度接近。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用廣角拍,感覺人比較胖、用長焦拍人比較瘦。
人的高矮胖瘦有改變過嗎?沒有
被改變的是人與背景參考物之間的關係,也改變了我們對一張影像的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透視小結

透視是鏡頭聚焦能力,
使得不同前後距離的物體,在最終投影時有不同的前後關係與放大率。
與像屏大小無關。

--------------------------------------------------------------------

所以FF和APS-C之間真的有等校互換這件事情嗎?
我覺得沒有

在Canon的APS-C機身上使用FF 100mm的鏡頭,
等校焦距為100x1.6=160mm
等校焦距代表的是像屏變小,故視角變小;
但實際上聚焦與成像時,成像的本質依然F=100mm,
與160mm的會聚能力截然不同。

所以等校焦距只能幫助我們換算視角,不能換算透視。

那可以思考一下:
拿一台只有數位兩倍變焦(靠裁切放大)的iPhone 13 沒Pro版,
放大兩倍拍攝的”長焦”人像,其本質(透視)是望遠還是廣角?

所以說,拿手機拍不好人像,根本不是男朋友的錯啊,
本質就在那裡。(我說手機,不是女朋友)

--

--

JustinLian_foto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Taiwan. Full time story writer (Kind of).